系室概況
電子封裝技術系隸屬於意昂体育4开户🍹,目前有電子封裝技術本科專業1個、材料物理與化學👩🏿🦳、納米材料及器件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從2006年第一次本科招生🥣,名稱為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微電子封裝)👩🦲,是全國範圍內最早招生的一批院校之一。2013級根據國家教育部的專業目錄更名為電子封裝技術👬🏻。招生規模平均每年1個教學班,約35名學生左右。2021年開始擴展為2個教學班👐🏿,約70人/年。
本專業圍繞國家及地區戰略經濟發展中先進電子製造業對電子封裝技術人才的需求,註重電子封裝與微電子製造、材料科學與電子電氣工程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註重培養學生在微電子製造和封裝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工程實踐能力🤵🏼♀️,為先進的電子器件和產品的綠色化、規模化和高可靠性生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與電子封裝和先進電子製造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改進和生產管理等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工作。
師資隊伍
電子封裝技術系現有專任教師14人,博士率100%,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2人具有海外博士學位🫄🏽,3人具有海外博後或工作經歷👩🏼⚖️,12人具有企業的實踐經驗🙍🏼。本系成員先後獲上海市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青年)1人🤟🏻,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dfxz)”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1人,上海市“晨光”計劃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2人,長寧創新英才1人,蘇州市相城區創業領軍人才1人、校誌宏計劃1人、騰飛計劃2人🛁🧓、展翅計劃1人等多項榮譽和人才稱號。本系先後獲2016、2022年意昂体育4平台青年五四集體獎章。
教育教學
在教學和學生工作方面,電子封裝技術系老師貫徹“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理念🩰,積極推進產學研實踐和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加入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員,目前有6個產學研實踐基地👨🏿🎨,在教學諸多成果。主持市級、校級各類教學項目15項,參編教材2本🦼,發表教研論文16篇;獲校級精品課程3門和一流課程1門🏩,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校青教賽二等獎3人,校十佳思政示範課榮譽1人,校優秀主講教師1人。指導國家級♥︎、市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累計30余項✵。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市級和校級大賽獲獎80多項🧩。
購置了一系列兼具教學實驗用中小型儀器♔,比如Keithley 2612A source/meter 及其配套附件、四點探針測試系統🤦🏼、金絲球焊機、鋁絲球焊機、貼片機、光刻儀🤛🏽、臺階儀、阻抗電化學分析儀等😘,滿足課內實驗和綜合實驗需求🚣🏻🛝。
科研成果
近年來☄️,電子封裝技術系老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項目5項👰🏿♂️,橫向項目6項👩🏻💻⛹🏻。發表SCI論文200多篇,包括Science Advance, Nano Energ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等🍐🐌。其中ESI高被引論文6篇,SCI一區論文50多篇,SCI二區論文8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5項🚵🏼♂️,其中授權35項。曾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提名獎,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上海市科普實驗展演匯演三等獎🌸。購置了X射線衍射🐦🔥、拉曼、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熒光光譜、比表面儀、等離子光譜元素分析儀等🥶🍑,滿足科研與教學測試需求🦼。
目前擁有兩個科研團隊🏂🏽,分別為納米傳感與綠色催化、新能源材料及儲能技術團隊👳🏻♂️🤙🏼。具體研究方向如下:微電子封裝(鄭祺)💥、納米酶和半導體薄膜(張霞)、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功能材料及儲能器件(郝惠蓮)、電子材料與器件(劉宏波)、環境能源催化材料與器件(孫明軒)、傳感器🧍🏻♀️、致動器、新能源材料(張艷)、儲能二次電池及相關新型能量轉換、存儲材料與器件(李文堯)、生物傳感和疾病早期診斷(魯娜)🔨、多尺度計算綠色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史雪榮)😧、高能化學電源(劉方超)🏥、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與器件(曾琪)、電化學儲能及電解水(徐書生)、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及摩擦納米發電機(郭隱犇)、鐵電材料和微連接(李彬)